《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作者:发布时间:2018-03-09浏览次数: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我国本专科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准确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课程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理解和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党的大政方针;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以及奉献社会的责任心;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并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三)教学要求:通过完整、准确地向学生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注重学生对理论的系统性以及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懂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去思考分析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

 

(一)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二)参考书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2.《胡锦涛文选》,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教学目标简介: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及其相互关系。

章节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容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标简介:

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章节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宣传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标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亿万中国人民,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中国怎样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学习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章节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标简介: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理论成果。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出现一些失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章节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调到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教学目标简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章节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目标简介: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进而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本质和要求。

章节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教学目标简介: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学习本章内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认识。

章节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学目标简介: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这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领会把握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重大部署。

章节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教学目标简介: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强意志。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党的和平统一理论和政策,积极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章节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果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教学目标简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制定实施正确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全面认识国际形势变化,深刻领会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

章节内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家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教学目标简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在完成这项事业的过程中,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章节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教学目标简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从严治党。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章节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新进行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四部分:教学方案简要说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安排为一个学期,课时计划为每周四节课。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把案例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方法直接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本课程可以与其它几门思想政治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第五部分: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的说明

 

(一)课程作业:

本课程的课程作业为每章后的思考题。

(二)考核方式及题型:

考核方式:一纸开卷考试。

题型:(1)选择题;(2)判断题;(3)简答题;(4)综合论述题。

(三)成绩评价及构成比例:

本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学习成果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思政部:余海涛

                                                                      2018年3月7日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