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概论课习近平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

作者:发布时间:2018-03-09浏览次数:


专题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

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过程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3.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地位。

 

教学内容:

 

一、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必须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2.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原则。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基本特点。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二、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1.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战略意义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明了今后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总体要求是: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联系实际讲解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5.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6.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

2017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正确决策,对发展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应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把握这一思想的内容和精神实质是今后一个时期引领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根本遵循,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保证。

(一)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进入新时代,也为下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保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为什么人、由谁享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和经济新常态的判断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我国发展实际的一个准确判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四)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领域的主要调节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个世界性的经济学难题。

(五)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根源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而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调整,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创新动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六)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始终坚持从经济发展的问题出发,回应人民关切,立足当前又着眼于长远,规划和实施了包括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战略、开创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脱贫战略,现代化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等,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创新领导经济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贯穿、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这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度,坚持底线思维,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法论。该稳的要稳住,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和调查失业率既定目标,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该进的要进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工程、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等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金融财政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教学参考: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3.《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526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5.《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关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人民日报》2016429日。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7.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1222日。

8.《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大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加强政策协同》、《全力完成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人民日报》20171222-25日。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人民日报》201826日。

10.《开启创新发展方式新征程—— 二论习近平主席亚太工商峰会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1111日。

 

思考题目: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如何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贯彻新发展理念?

3.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涵?

 

教学案例:

1.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国有”“民营”各领风骚

国产大飞机筑梦蓝天、“复兴号”完美首发、“蓝鲸一号”成功试采可燃冰、快速普及的网络基础设施为“互联网+”提供了丰沃土壤。——2017年这些闪亮的成就,有着共同的标志:国企创造。这一过程中,民企也未缺席,融入供应链、提供零配件,民企与国企一道分享“中国骄傲”的荣光。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除高铁外的3项,都是民营企业的创新之举。到2017年底,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60.5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约一倍,上缴税费总额占全国财政收入1/4,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1/5。其中,中央企业2017年实现利润1.4万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98家中央企业中利润总额过百亿元的达到41家。同时,全国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226席,创造了全国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一半以上的税收。十八大以来,各部门出台“鼓励社会投资39条”“促进民间投资26条”等政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营造出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环境,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喷涌。目前,我国约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过去3年,全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万家,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国有”“民营”各领风骚,充分发挥优势,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重大工程和科技创新成就报告》,《国资报告》,2017914号;《国企民企,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1827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权威人士再论当前经济形势,阐释如何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是什么?权威人士认为,从国情出发,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消除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就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这两种误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重点任务?权威人士指出,战略上要着眼于打好持久战,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致力于打好歼灭战,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

    社会能否承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一些冲击?权威人士坦言,阵痛不可避免,但也是值得的。阵痛是可承受的,但切不可大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得不迈过的坎、不得不闯过的关,必须加快步伐,加紧推进。

怎样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预期成效?权威人士强调,要深化认识、下定决心,硬碰硬地干下去。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排除干扰,心无旁骛,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大原则,即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合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摘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人民日报》201614

3.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这份继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我国未来的“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意见》首次提出了“三农”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农村工作必须要把许多问题更加细化,补短板、强弱项,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摘自:《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整体方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214

4.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让传统工业基地保持活力?有着雄厚制造业和科技研发基础的天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系统谋划“大智能”战略布局,建设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构建全国一流的智能科技创新生态,打造“天津智港”。

新年伊始,我国第一家以激光薄膜为特色的光电科技企业,中科强光(天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天津开发区。2017年以来,天津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聚集,全年新注册科技类企业747家,新认定科技型企业787家,智能制造产业应用研发基地的放大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而开发区恰是天津一个缩影。

在申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上,天津力神电池“新一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工厂建设”、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等5个项目成功进入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立项名单,获专项资金支持超过6000万元。

产业集群方面,天津明确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滨海高新区的航空航天装备和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北辰开发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智能成套装备以及智能专用装备,津南开发区的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武清机器人产业园的机器人产业。

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天津通过应用示范,带动企业全面升级。201761日,除美国本土外全球第二个智能制造技术中心,GE中国智能制造技术中心在空港投入使用;宝涞精工通过引入MES系统,将公司原有ERPPDM等系统进行整合,对企业装备进行全面的智能化改造升级,预计2018年公司完成智能工厂改造,成为国内首个基于工业物联网概念的智能工厂……

以智能发展破题,以智造产业为方向,打造“天津智港”,天津市正稳步前行!

——摘自:《天津智港扬帆驶向大智能时代》,《科技日报》201812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上一条:教社科[2018]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

下一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