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思政教学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浏览次数:

3月29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集体备课活动,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各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片段教学展示中,黄鑫英老师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只有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才能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力量。五个认同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们积极创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途径。吴卓婧老师认为在讲解国家观时,引用历史上的民族团结事迹,让学生深刻理解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共同书写中国历史的事实。余海涛老师认为在《思想政治实践课I》组织学生开展民族文化调研活动,制作主题微视频或手抄报等,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们还提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平台等,拓展教学空间,如通过播放爱国主题的影视作品、展示民族团结的图片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程和五个认同的具体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为进一步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吴卓婧

一审:黄鑫英

二审:曾富珍

三审:林雪珍